连续3年产值大增!江门“海上制造”加速驶向深蓝

时间:2025-01-11 05:07:36 来源:时讯视界

  走进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航通公司”),海上制造155米深远海养殖工船、连续蓝7999吨双燃料供油船等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年产j9“目前,值大增江我们在建船舶共29艘,门加今年计划交付13艘,速驶排产计划已到2027年上半年。向深”该公司船舶制造党支部书记贲为宇介绍,海上制造一季度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1.11%。连续蓝

  这几年,年产造船业很火,值大增江国内外的门加造船企业都密集收到不少新船订单。随着船舶行业开启复苏新周期,速驶j9广东造船业重镇江门的向深“海上制造”加速扬帆。数据显示,海上制造2021年—2023年,该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年均增幅达52%。今年前2月,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增速达123.1%,居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当前,江门正以“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制造等临海工业,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突破点,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破浪前行,江门“海上制造”正加速驶向更远处的深蓝。

  集群化发展

  打造全省最大海工装备产业园

  1个月前,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建造的江门首座现代化养殖平台——“台山1号”在银洲湖正式下水。这是广东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大型养殖装备,将投放于台山川岛乌猪洲高冠海域。

  近年来,作为广东造船业重镇,江门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形成了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领域,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也纷纷涌现——省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艘深层水泥搅拌船;江门航通公司承建了全球最大(4.5万载重吨)半潜驳船;海星(江门)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连续7年进入全球80英尺以上超级游艇榜单前30强……

  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除了需要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自然资源也必不可少:江门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新会银洲湖是西江、潭江两大水系江海转运的枢纽,有珠三角西部“黄金水道”之誉;连接银洲湖的崖门水道是省重点航道,乘潮通航能力达2万吨,可为海工装备制造、测试等提供良好条件。

  展望未来,江门要建设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必然要走集群化之路,产业园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据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门正在新会银洲湖区域、台山广海湾区域谋划1.5万亩海工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技术船舶及游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海工装备产业,力争打造全省最大的海工装备产业园。

  “今年以来,我们接到了不少新订单,全年预计交付22艘船以上。”谈及未来,南洋船舶财务总监朱继雷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该公司预计全年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26%。

  迈向高端化

  引入“深圳研发”为产业赋能

  今年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发起人李泽湘的见证下,海星游艇与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游艇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联合设计和研发适用于增程式新能源双体帆船的电力推进产品。

  驶向“深蓝”,海工装备制造必须向“智造”迈进。在产业变革的热潮下,目前当地多家造船企业纷纷向新赛道出发——开平市远航螺旋桨制造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螺旋桨制造厂家之一,其“拳头”产品——8.9米可调螺旋桨,在全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威立雅公司正在制造一艘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155米深远海养殖工船,预计今年底制造完成下水;南洋船舶正积极跟踪全球船舶市场的前沿技术,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开发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双燃料小灵便型散货船……

  去年出台的《江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接下来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提高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加快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离不开技术赋能。为此,江门正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广东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以集群式思维壮大区域间海工装备制造业,为广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浮岛,正是“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应用在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典型案例。该产品被省自然资源厅列为重点支持项目,但对建造场景有着特定的要求。经多番考察,企业决定将移动浮岛的建造地点放在江门台山。

  “台山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出海口就有很好的深水航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首个移动浮岛项目已经陆续完成各项建造工作,预计今年6月—7月投入使用。“我们也计划充分发挥深圳技术研发优势,未来在广海湾建立深海装备制造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李霭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