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短剧精准“收割”中老年 监管该如何破局?
又土又上头、霸总根本停不下来、短剧一天怒追上百集,精准局AG超玩会从霸道总裁到豪门恩怨,收割从重生复仇到战神归来……近年来,中老微短剧持续火热。年监“微短剧”是管该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何破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的霸总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
今年以来,短剧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悄然走红。精准局相关机构发布的收割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中老微短剧市场里,40岁到59岁的年监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管该用户占比也有12.1%,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微短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
微短剧火热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物设定浮夸、剧情狗血以及被夸张荒诞的营销话术包装的微短剧充斥在各类平台上,并且能精准“收割”中老年人。50岁的王女士,平时就特别爱看微短剧,但是看着看着,却差点儿被诈骗,怎么回事儿呢?
女子观看微短剧被犯罪分子获取精准“画像”
今年9月初,在浙江杭州务工的50岁的王女士(化名),业余时间刷微短剧时有男子私信她,自称姓李,AG超玩会与王女士同岁,通过好友后,李某每天对她嘘寒问暖。
王女士(化名):他说他跟我年龄相仿怎么的,然后就开始聊,就是天天关心你,然后我就相信了。鬼迷心窍呗,自己那一个月都是懵的,现在提起来,我心脏还在怦怦地跳。
原来李某自称做虚拟币交易,有赚钱机会,把自己账号告诉王女士,按照操作,王女士果然赚钱了。被打动的王女士,把自己的存款共25万元从银行取出,幸好属地警方提前发现,挽回了王女士损失,经过警方分析,王女士被骗的其中一个要素在于,她刷剧的信息已经被不法分子获取。类似于这样的中老年女性被骗案,其中的一大因素是受了网络短剧离奇剧情影响,陷入骗局。
王女士(化名):平台推荐啥我就看啥,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看那种夫妻感情的,因为我跟我老公感情不好,好像看了以后,它好像专门推荐这种内容给你看一样的。
杭州市公安局钱塘区分局白杨派出所教导员 沈建平:现在观看微短剧,已经成为犯罪分子获取被害人的精准画像,或者获取被害人的基本信息的途径之一。你观看的过程中可能在评论,根据评论可以推断出你是怎么样的习惯,是否具有相应的财富可供他们来进行诈骗。他都会根据这些给你精准定制适合的诈骗剧本,让你深陷其中。
制造“爽点”留悬念 微短剧收费套路多
记者在网络平台上搜索“短剧”“微短剧”等关键词,可以看到海量的微短剧剧集,这些微短剧的片名大多离不开“总裁”“首富”“重生”“逆袭”等关键词。诸如“霸道总裁爱上我”“50岁保姆爱上20岁霸总”等为标签的“霸总”类微短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剧情设置上,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让中老年人不断“上头”,同时也衍生出诸多付费套路。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这里面有一个引诱当事人,包括让老年人、未成年人在内的消费群体沉迷其中的环节,用这种方式只要看了几集就会出现所谓的“沉迷”,所以现在的网络沉迷当然包括微短剧市场的沉迷。
这些剧集,在迎合式算法的推波助澜下,为人们营造了信息茧房,存在干扰社会秩序的可能风险。
记者随机体验了多款观看微短剧的软件,发现在播放到一定集数后,往往显示需要充值来解锁剧情。以一款软件为例,9.9元可充值990个“K币”,而解锁一集需要消耗200“K币”,也就是需要花费两元。单集付费的金额体量看似不大,可观众一旦追剧“上瘾”,后续往往是近百集的付费剧情,看完一部微短剧有时需要支付上百元。而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年费会员价格甚至高于长视频平台。
“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副厂长 张聪聪:短剧属于即时充值享乐型,就是常说的瓜子效应。什么叫瓜子效应呢?就是我们嗑瓜子,嗑一个瓜子吃一个仁。就像看短剧,看一部我充一部的钱,就很直截了当。
通过不断设置情绪冲突和剧情悬念打造付费点,是微短剧吸引用户持续订阅,获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之一。
某微短剧导演 冯鼎昀:我们做的是大概一分钟三个大爆点,然后每集要有一个极限的钩子,前期有一个小的爽点,爽完之后,再给你一个大的落差,付费点设定在这,基本上这就是我们在选定它是不是一个好本子的基础。
“投流”增加短剧曝光度 想看就跳转付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微短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仅靠剧情设计和画面质量吸引观众的付费模式已难以满足各方的收益期望。一种效益周转率更高的模式正在出现,其核心玩法就是投流。
所谓投流,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流量广告投放,以此增加短剧的曝光度。
“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副厂长 张聪聪:短剧有着抓人的内容,这就是它导入流量很重要的点,我们把这些抓人的内容变换成切片,散发到这些平台上之后,就会引发一些人点进去,点进去之后就会跳转到对应的平台看,忽然有一集要充值了,这个时候你要想继续往下看,就得付费。
据业内人士介绍,投流已经成为部分微短剧上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起较低的制作成本,一部微短剧的投流费用甚至能占据全剧宣发成本的八成至九成。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在消费过程中有一些是被不良的商家钻了空子,它有一些叫连续扣费,就在观看过程中并不显示有相关的扣费,但实际上看完几集之后,到最后账单一来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连环扣费了。特别是微短剧过程中,里面有一些涉及电信诈骗的环节,包括虚假广告、虚假的信贷,还有一些可能涉及违法宣传等等,也都是微短剧市场利用当事人的沉迷心,把这些不法的东西加到里面去了。
微短剧是如何批量制造出来的?
这些微短剧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在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这些“批量制造”的微短剧成本低、制作周期快,一部七八十集的短剧拍摄只需要一周时间。
微短剧行业业内人士:短剧你随便看,看完一遍主角叫什么你都记不住。雷同性极高,我今天在这儿当霸总,明天我去那儿当霸总;今天可能是霸总类型的,明天可能是复仇类型的。全是狗血剧情,没有逻辑,但是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情绪点烘托出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速微短剧产出并紧贴流行趋势,除了少量原创剧本以外,大量微短剧的“上游”是网络小说,也就是将网文的经典“吸睛”套路进行浓缩式的可视化翻译。
“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副厂长 张聪聪:短剧最后走向市场还是主打一个情绪价值,让更多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情绪上的宣泄、满足。所以说情绪类的这种短剧,更容易在市场上流通,且占比更高,甚至达到90%以上。
记者走进一家古风造景的微短剧拍摄基地,这里一天内共有10个微短剧剧组同时进行取景拍摄。布景、灯光、摄影、演员都在最短时间内就位,他们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
某微短剧制片人 尹亚东:拍摄周期大概在一周左右,60集的本。从内容到剪辑完成上线,全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短剧周期紧、场景紧、演员时间紧,所以就比较紧凑一点。
某微短剧制片人 尹亚东:现在古装剧的成本大概在70万左右,剧组工作人员大概在40位,跟长剧相比的话是有出入的,而且出入非常大。
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管理 提升质量
业内人士透露,一部成本几十万的爆款短剧,回报最高可达百万甚至上千万。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使得大量影视制作团队持续涌入微短剧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仅横店影视城的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900个。微短剧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也让低质剧集的“野蛮生长”有了可乘之机。前段时间,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广电总局在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霸道总裁”微短剧的管理提示强调,有一种被网民贴上“霸总”标签的微短剧,将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当成追求流量的砝码,一些制作机构争相编排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情节。这种现象正在将此类微短剧推向过度娱乐化的泥潭。对此,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提出了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管理的具体要求,那就是要缩数量、提升质量,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对“重点微短剧”和“普通微短剧”,要严格把关,加强调控。对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要加强巡查监看,督导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审核把关能力。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传递主流正向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给人以感染与启迪。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霸总”噱头大行其道的背后对应的是为了流量而刻意制造所谓的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爽点的所谓的类型片,他们在迎合着相关低俗趣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的生态质量,形成了一种持续向下的,为了流量、商业利益的无序竞争格局。因此相关部门适时出台了针对微短剧的行业性管理提示,这并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行业的正常发展,而是为了给目前涉嫌“霸总”等恶趣味、低俗的这些微短剧去“狗血”、去毛病,最终指向的是整个行业健康良性的高质量发展。
广电总局再发提示 加强审核微短剧片名
记者今天了解到,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再发布管理提示,提出由平台负责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虽然内容违规问题已大幅减少,但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特别小程序类微短剧为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必须严加整治。为及时纠正和扭转部分微短剧在片名上的跑偏倾向,管理提示就加强片名审核工作,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 ·何小鹏:扎根广东,打造面向全天下的AI汽车公司
- ·广东公布第一批南粤森林人家名单,梅州这些单位上榜!
- ·险酿大祸!高速上20吨货物严重倾斜,路政人员紧急喊停...
- ·梅龙铁路新进展!架梁通道上“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通
- ·外包保洁员主动投靠境外情报机关 泄露3项国家机密
- ·嘉元科技去年净利同比增195.02%
- ·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梅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告
- ·2021中国金球奖得主揭晓!梅州日报社连续四年担任评委
- ·去年国内游人均消费创历史新高!需求升级与市场下沉成最大特点
- ·梅州多方联动开展进境邮件快件专项检查
- ·有条不紊备战新赛季!梅州客家中超元年目标保级
- ·逾803万元!梅州一彩民喜中双色球一等奖
- ·埔寨火龙闹新春,红焰点点耀人世|春节里的非遗
- ·老师们看过来!2022年度梅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优质论文评选工作开始啦
- ·清明假期天气晴朗干燥!洗晒安排!
- ·现场紧张刺激!嘉应学院举办国家安全知识竞赛
- ·疏附农产物俏销羊城,“疆品南下”如火如荼
- ·五将加盟梅州客家!将代表球队征战中超元年
-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丨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1.3%!1
- ·高速公路车流量同比下降51.11%!清明假期梅州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 ·肇庆六大百亿农财富引领“成千盈百工程”迈上新台阶丨2025广东两会
- ·53人10首歌曲1个组合上榜!市流行音乐协会2021年度各类奖项获奖名单出炉
- ·@梅州考生,2022年社工考试考前免费线上培训4月9日开班!
- ·点燃孩子们的“太空梦”!我市多所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
- ·金文成:深入承包地“三权”分置刷新,增长城乡融会睁开
- ·预计两年内产值超5000万元!梅州综保区企业博捷酒业今日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