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炫食族普及,越来越多的先拍年轻人喜欢在社交网络分享美食、美景、照再九游美自拍,吃饭这其中又以美食为最甚。市民近日,吐槽“炫食族”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无处榜单上稳居第二位,吸引了近20万人参与讨论。炫食族而百度百科上也出现了关于“炫食族”的先拍定义,“炫食族”是照再随着社交网络普及发展起来的新族群,泛指有饭前拍照习惯的吃饭年轻人。
如今,市民喜欢“让手机先吃”的吐槽人不在少数,这些“炫食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对此,炫食族有人认为,“炫食”是九游一种强迫性的心理疾病,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只是分享美食,有助于增加食欲。
究竟“炫食”是有益还是有病?记者在我市进行了调查采访,雅安的“炫食族”们纷纷表示,只是想给朋友们分享美食,获得关注。
“炫食族”:
分享美食 调剂生活
一道美食上桌,正有人准备动筷子,突然传来一声呼喝:“等一等,我还没拍照。”接着,动筷的人尴尬地愣在原地,说话者则举起手机,一顿左拍右拍上下折腾后,笑眯眯地宣告:“可以吃了。”很快,美食照片被发布到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
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对此,多数承认自己是“炫食族”的市民表示,其实并没有拍10分钟或者逢食物必拍那么夸张,遇到好看的或者很美味的食物会拍一下,也不一定是在没吃之前才拍。
“看到美味的食物并拍下照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与朋友共同分享。”“80”后市民刘婷是一位网络“达人”,每次出门遇上美丽的自然风景,或是美味的食物都会拍下照片发上微博。她认为,“炫食”不仅仅只是分享,更重要的是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与“吃货”朋友们共同寻找美食。
“虽然我也喜欢‘炫食’,但拍照之前都会征求朋友的意见,而且并非必须先拍照才能吃,朋友们吃的时候我也可以拍啊。”另一位“炫食族”任爱萍说,“炫食”也是有限度的,要先征求同桌吃饭的朋友们的意见,此外,拍照也不是要拍很久,往往拿出手机,闪两张就行了,并没有网上说的要拍10分钟那么夸张。
任爱萍认为,“炫食”只是个人爱好,再说,遇到喜欢吃的食物,拍下来之后,自己还可以学着做。
尽管受到诸多质疑,但在“炫食族”眼里,看到美食和看到美景,拿起相机拍下留作纪念是件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社会化平台和友人们的分享,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存在感。 尤其是对每天生活过于枯燥,重复无味的工作的都市上班族来说,无论通过何种平台分享自己的喜悦,或释放自己内心的不满,或对新事物表示好奇、欣喜乃至炫耀等各种各样的想法都算正常现象。
在市区某企业工作的张晓莉告诉记者,作为“吃货”的她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跟朋友一起寻找美食,然后拍下美食,发到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缓解工作压力。
反“炫食族”:
虚荣心大于分享的乐趣
“两盘牛排,一杯咖啡,拍了快十分钟,才放下手机开始用餐,她旁边的男友崩溃了……”前几天,家住市区沙湾路的刘璐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出了和同事吃饭时的趣事。同时,她也提出了疑问:那些吃饭前每次都要拍好照,然后上传到微博或微信的朋友,到底累不累啊?
对于“炫食族”,而另一位市民曾尤可谓烦恼多多,因为他就拥有一个“炫食族”女友。
就在前两天,曾尤加完班以后与女友一同到市区朝阳街某西餐店吃牛排,因为加班没吃晚饭的曾尤肚子饿得咕咕叫,见服务员把牛排端上来后,曾尤迫不及待地拿起刀叉,正准备大快朵颐时,却被女友给制止了。“慢着,还没拍呢。”女友边说边拿出了手机,而曾尤则轻轻叹了口气:“又来了。”
女友摆好两盘牛排,再把咖啡放在中间,开始拍了起来。一会平拍,一会俯拍,还不时调了调焦距。“拍了十分钟了,够了没?”见女友没有放下手机的意思,曾尤不由分说地把牛排和咖啡“抢”了回来。
这种从女友手下“抢”回食物的举动,曾尤已经做过多次。“常常快饿死了,还得等她拍照发微博,每次都会小小崩溃一阵。”曾尤说,他实在不懂这些食物为什么能引起女友如此大的兴趣。
在记者的调查中,大多反“炫食族”表示,炫食是虚荣心作祟。市民黄涛认为,“炫食”虚荣心的成分远远大于分享的乐趣,强迫症也是源自于虚荣心而不是拍照本身。
专家:
正确理性对待
虚拟的网络世界
拍照“炫食”是否真的有病呢?我市某心理机构心理咨询师廖亚玲说,吃饭拍照给朋友分享,偶尔为之并无问题,但如果是“逢吃必拍”则有可能患有强迫症。逢吃必拍上瘾,也是强迫症的表现。
廖亚玲说,过度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很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网络本来是增强人际交往的工具,但是过度沉迷却会起相反的作用,导致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如果长时间专注网络空间,时刻保持兴奋状态,为了分享而去寻找美食,这会对正常的现实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廖亚玲建议大家,偶尔“炫食”可以,但不要沉迷,请正确理性的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
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