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发射
今天上午,上新射我国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第颗第颗导航发射第五十九颗、北斗九游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
从起步到全球组网 北斗建设的上新射“三步走”
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第颗第颗导航几代北斗人经过几十年的北斗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卫星发展历程。“数”说北斗,上新射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斗系统从无到有,第颗第颗导航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北斗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卫星九游再到全球组网的上新射发展历程。
北斗系统建设的第颗第颗导航“三步走”,是北斗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又叫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3年,又发射了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初步满足了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当时采用的是有源定位体制,也就是说,用户需要发射信号,系统才能对其定位,这个过程要依赖卫星转发器,所以有时间延迟,且容量有限,满足不了高动态的需求。但北斗一号巧妙设计了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这种通信与导航一体化的设计是北斗的独创。北斗一号的建成,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区域导航服务亚太。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启动。北斗二号创新构建了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到2012年,完成了14颗卫星的发射组网。这14颗卫星中,有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有源定位体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无源定位体制,也就是说,用户不用自己发射信号,仅靠接收信号就能定位,解决了用户容量限制,满足了高动态需求。北斗二号系统的建成,不仅服务中国,还可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架设“星间链路”,实现全球组网。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继承了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两种技术体制,通过“星间链路”——卫星与卫星之间的连接“对话”,缓解了全球组网需要全球布站的困难。北斗三号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扩展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同时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
2023年,我国又发射了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对支撑北斗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发射的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在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的同时,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2035年前,我国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 ·清明节假期深圳湾口岸出入境人员超50万人次
- ·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五一”消费观察:人流涌动背后的市场活力
- ·七部门出台指导意见 为养老 “钱袋子”再扎“安全绳”
- ·清明小长假期间,深圳铁路预计发送旅客超150万人次
- ·七部门出台指导意见 为养老 “钱袋子”再扎“安全绳”
- ·路人摸车被索赔1万元,车主“儿子是市长”?警方通报
- ·宝马增资200亿元人民币大规模升级沈阳生产基地
- ·中超联赛:广东两队一胜一负,“上海德比”平局收场
- ·深圳⇌墨西哥城!我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国潮品牌”,藏不住了
- ·国家卫健委:202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
- ·商务部:中国调查机关依法推进进口牛肉全球保障措施调查
- ·仅用4个月,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
- ·强对流+暴雨双预警齐发 这些地方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 ·旅游探亲出行集中 公安部发出“五一”道路交通安全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