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田间地头春潮起 稳粮兴农保丰收
耙田犁地、桂平农具检修、市田收兴修水渠、间地AG超玩会入口送技上门……随着天气回暖,头春桂平市广袤沃野机声隆隆,潮起广大群众正抢抓农时劳作,稳粮开始耕田、兴农挖地、保丰蓄水、桂平播种,市田收一幅“人勤春早”的间地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3月20日,头春记者在桂平市厚禄乡白马圩佳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潮起AG超玩会入口育秧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稳粮经过摆盘、兴农覆底土、浇水、撒种、盖土、出盘等多道工序后,一颗颗稻种被均匀地铺满秧盘。厂房的另一边,一盘盘秧苗整齐摆放,绿油油一片,合作社负责人陈国山正在查看秧苗长势。
“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机械化育秧具有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可以让种子均匀消毒、发芽、保水保肥、预防病虫害,极大提高秧苗质量,效率是过去人工育秧的好几倍。”陈国山说,育秧中心现有育秧硬盘10万个,年育秧能力1.2万亩。“今年早稻从2月25日开始浸种,现在已经接了3800亩的育秧订单,目前已全部播完种,进入管理阶段。”陈国山说。
“育秧工厂有设备、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成活率也高,我都是从育秧厂里订秧苗的。今年计划种植水稻470亩,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厚禄乡延寿村种粮户黄泽标正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时间耙田,为接下来插秧做好准备。
“今年桂平市计划早稻播种面积超62万亩。”桂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周铭德介绍,至目前,该市已基本完成水稻浸播工作,大田育秧1.6万亩,可供56万亩的大田用秧;12家育秧工厂加紧生产,已育秧苗100万盘,可供5万亩大田机械插秧;已耙耕水田面积50多万亩,插秧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走进大洋镇石步村路路顺种养专业合作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只见负责人苏爱彩正在管护基地,看着刚播种完不久的土地,苏爱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今年家里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有100多亩。经过培训,我了解了适合种植的套种比例,掌握了施肥、除草、管理等关键技术,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会是个丰收年。”苏爱珍高兴地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的技术,可实现在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大豆,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洋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杨文朋说,该镇今年采用“2行密植玉米+3行大豆套种复合种植”的方式种植800亩,其中春季种植200亩、秋季种植600亩,预计亩增收约200元。
作为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今年以来,桂平市围绕稳粮增效目标,抓部署、明举措、强推进,抓好农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种粮惠农政策宣传等工作,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截至目前,桂平市已种玉米11.8万亩,占春播玉米任务的100.8%。累计完成种子备案4521件、网点237个、水稻品种286个、玉米品种109个。
连日来,桂平市农机部门提前做好农机具的春耕检修工作。据统计,今年春耕生产共需投入各类农机具超4.4万辆(套),目前已全部完成检修。同时,积极组织农机、农技等技术人员成立春耕生产技术指导小组下沉乡镇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目前,该市共印发春耕技术资料3.2万份,乡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超5000人次,为春耕备耕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 ·推销逾50亿元电解铜!嘉元科技与两家公司签定《电解铜销售条约》
- ·金融“活水”浇灌制造业“良田”!广发银行梅州分行与嘉元科技、庆达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净利润同比增195.88%!嘉元科技2021年度业绩快报来了
- ·梅州今年首个农业用水高峰到来!
- ·强冷空气26日起影响我市,有大风以及零星小雨!做好防寒防风使命→
- ·致敬!2021年度“梅州最美应急人”!
- ·“虎力全开”乐“宵”遥!梅州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庆祝“我们的节日·元宵”
- ·风雨二十载 常怀热忱心!他是2021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吴立辉
- ·客流量持续攀高!深圳湾今年出入境人员超1000万人次
- ·3月起,梅州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
- ·天冷人心暖!梅州市民政部门积极做好民政领域防寒保暖工作
- ·转需!梅州这些高速公路服务区有免费核酸检测→
- ·中美两军举行2025年度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
- ·梅州海关助力雪糕产品开拓东南亚市场
- ·划重点!一图读懂2022年市委政法工作会议
- ·梅州市医学会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 ·咱们“结业”啦!梅州日报小记者春天班“职业体验营”美满结营
- ·粤M999W9!梅州又一批车牌靓号上线,3月7日投放!
- ·用爱岗敬业撑起一片公正的蓝天!他,是“敬业奉献好人”刘国勇!
- ·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增22.43%,增速连续23个月超22%!1月末梅州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10%
- ·梅州挪移春节大数据“数”说客都新春盛景——客流峰值超530万,高铁成为公共出行首选,00后成为遨游破费主力军
- ·梅州日报社举行2021年度工作总结会
- ·阴雨寒冷天气致梅州万亩农作物受灾,“灾后重生”工作已全面展开
- ·大埔第一!2022年第一个月的水质“梅指数”出炉啦
- ·预告!这场“年味”十足的行动,确定会“硬控”你→
- ·@梅州家长,中小学生压岁钱怎么处理?专家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