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平台耸立海洋 给鱼儿在深海造一个“家”
珠海市桂山蜘洲岛海域,化养九游“格盛1号”和众多重力式深水养殖网箱正在运行。殖平造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冬至,台耸珠海市桂山蜘洲岛海域,立海阳光明媚。洋给鱼儿杜兵乘上小艇,深海迎着海风从桂山码头往前方的家海面驶去。远眺前方,现代只见两个巨型平台矗立在海面上。化养驶近,殖平造可见平台周围整齐排布着数十个硕大的台耸重力式深水网箱,网箱里一条条鱼儿正欢快地游弋。立海这便是洋给鱼儿“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
近年来,众多像“格盛1号”一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在广东沿海铺开。仅去年以来,全省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202亿元。九游耕牧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第一经济大省打开广阔空间,打造“海上新广东”取得新突破。
已收获省外26台订单
“鱼群!你看它们在水中转圈圈。”看着网箱中活蹦乱跳的鱼,负责平台运维的盛工略显激动地说,“格盛1号”于8月10日投放了20多吨章红鱼鱼苗,已经从平均3斤重长到约6斤。“这些鱼儿是我们一手养大的,每次上平台见到它们就特别有成就感。”
杜兵是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据他介绍,去年11月3日,“格盛1号”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批复。今年6月29日,项目顺利交付。“只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建造到交付,是珠海首个‘拿海即开工,交付即投产’的海洋牧场项目。”
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如何规范化发展,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1月19日,“格盛1号”正式获得广东省首本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登记备案证,自此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很重要,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杜兵说,此次的备案证颁发后,公司就可将海洋养殖设备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还能申请海洋牧场装备的金融保险。
围绕“格盛1号”走一圈,记者见到,平台横向有三个大型养殖水箱,通道上方是光伏板。全回转伸缩臂吊机、海水淡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低温冷藏库、无人机起降平台……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一直想在珠海建立一种养殖装备的示范模式,就是‘珠海建模,全国推广’。”杜兵说,“格盛1号”的模式引起了国内沿海地区的关注,有多个省市的客户前来对接,都点名要用“格盛1号”,目前已经获得了来自六个省份的26台订单。
装备平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深海养殖,远比常规养殖复杂得多,打造“海上新广东”离不开海工装备产业的强力支撑。
去年8月初,一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在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正式下水布设,具有抗风浪、安全性高、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等特点。
12月26日,广东能源集团所属广东风电公司投资建设的珠海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首座HDPE重力式网箱顺利首网出鱼,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在开发“新能源+海洋牧场”取得重大进展。
“养殖业要走向深远海,要用工业化思维去做好大型装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杜兵认为,从科研到应用,广东的养殖设施、养殖装备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要走向更远的海,主流思路是桁架网箱: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一体化风渔融合装备样机“明渔1号”,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发电和养鱼同时在坐落于汕尾海域的“伏羲一号”上成为现实……
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认为,积极推动海洋新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将是广东未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步。
从科研到应用,装备平台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合力筑牢广东“蓝色粮仓”,为唱响海洋牧歌提供支撑保障,也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蓝色动力”。
“蓝色粮仓”越来越充实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同样离不开水产种业的攻关。随着广东“粤强种芯”工程的深入实施,人工育苗技术在南粤大地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7月初,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启动,来自国内的63个优秀水产科研团队,将集中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繁育技术攻关。
此次攻关项目涵盖金鲳鱼、花鲈、石斑鱼、硇洲族大黄鱼、金枪鱼等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潜在适养品种,进一步拓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范围。
近年来,广东把种业创新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尤其是鱼类,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在全国率先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黄唇鱼、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潮州饶平海鲈实现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填补省内空白。
2023年,广东海水鱼类苗种产量67.71亿尾、占全国超50%,累计培育国审水产新品种43个。其中,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需全链条发力。广东在水产精深加工、冷链运输和滨海旅游等方面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2023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57.28万吨、同比增长5.18%,增速创近十年之最。六大重点海水鱼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蓝色粮仓”越来越充实,“大食物观”之路越蹚越敞亮。2023年以来,广东14个沿海地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202亿元。
▶2024广东经济看点◀
奏响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再造一个新广东,经略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广东海洋科技创新日渐活跃,涉海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数据显示,广东大陆海岸线长逾4000千米,居全国首位;海岸线两侧的陆域和海域集聚了全省超85%的人口,创造了超92%的经济总量;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总量1.88万亿元,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目前,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
在“海洋强省”建设中,广东的海洋资源要素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广东不断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广东进一步挖掘海洋资源的潜力,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为守护“蓝色粮仓”,广东不断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2024年5月和7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园建设的通知》《广东省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用海选址及控制标准(试行)》,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指导沿海地市做好海洋产业园选址与设立工作,全面推行养殖用海整体论证,实施海洋牧场项目“标准海”供应。
截至目前,广东已有7个沿海地市组织完成17个海洋产业园(海洋牧场类)规划选址工作,全省养殖用海整体论证面积超过16万公顷。1—11月全省共审批开放式养殖用海290宗,面积16341公顷,同比增加193.45%,有力保障海洋牧场项目用海需求。
一座座现代化养殖平台高高耸立、一个个巨型风机海上飘舞……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广东正奏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刘倩
- ·梅州鸽血废品初次进口
- ·这里的水有点甜!梅州3月份水环境质量 “梅指数”出炉~
- ·中甲联赛4月24日擂战鼓!群雄并起 谁能冲超?
- ·“梅州山美水美人更美” !梅州这场盛会花絮精彩放送...
- ·看!汕梅高速改扩建名目进度条又刷新啦→
- ·刚刚!台湾先后发生两次地震 梅州网友反映“有震感”
- ·李小平同志入选全国“平安英雄”榜单
- ·省第十一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第七届盲人散文创作大赛梅州选拔赛举行
- ·快递旺季到了!梅州睁开邮政快递业清静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 ·形式多,有创新!梅州市民族宗教系统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 ·这里的水有点甜!梅州3月份水环境质量 “梅指数”出炉~
- ·悄悄告诉你,百岁山郊野公园桐花如雪绽放!打卡指数满点~
- ·以梅江区梅县区为试点增长使命!梅州印发妄想进一步尺度瓶装液化煤油气清静规画
- ·7名梅州籍企业家上榜!《福布斯》公布2021年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梅州公安这样干!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十三五”时期,梅州粮食安全稳稳哒~
- ·夏日进补公平时!“火炙羊肉酒”,你吃过吗?
- ·千里奔赴祭英烈!梅州家乡代表明早前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奠缅怀萧迅烈士
- ·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3月空气质量指数“梅指数”排名出炉~
-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审计与风控委员会副主席、董事局主席办总裁程军:基本做好十亿元级别项目签约和落地准备
- ·多元化科技帮扶茶叶种植,驻银江村落子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百万万工程”
- ·鲜花换纸钱 文明寄哀思!今年清明,我们这样缅怀先人…
- ·梅州市第九届运动会将于7至8月举行!运动员资格审查工作铺开
- ·感受十里茶香,体验埔寨火龙!梅州日报小记者团走进“中国火龙之乡”
- ·看!汕梅高速改扩建名目进度条又刷新啦→
- ·穿越川粤·眉梅与共丨梅州采访团“穿越”眉山最后一天:这美景,再看一眼就沦陷了
- ·预告!这场“年味”十足的行动,确定会“硬控”你→
- ·清明期间梅州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高速拥堵路段在...
- ·@梅州人 省内换工作,社保再也不用自己办转移啦~
- ·嘉应制药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加116.24%
- ·客家歌曲登上央视啦!梅州陈善宝、罗淑珍在央视15频道演唱《渴想亲人来团聚》
- ·感受十里茶香,体验埔寨火龙!梅州日报小记者团走进“中国火龙之乡”
- ·清明期间梅州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高速拥堵路段在...
- ·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苏志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东“两个健康”新篇章,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 ·梅州利便面,初次乐成进口!
- ·鲜花换纸钱 文明寄哀思!今年清明,我们这样缅怀先人…